民国时期的一块“大洋”,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多少钱?你相信吗

1912年,以孙为首的革命党推翻了封建统治,新生的民主政权拔地而起汇币换算。袁世凯作为实力最强的军阀,被拥立为国民政府的总统。为了结束币值混乱的局面,袁世凯决定用银子铸币,投放市场流通。

银币为圆形,正面刻着袁世凯的头像,民国时期被称为“袁大头”或者“大洋”汇币换算。其中,最高面值是一块钱的大洋。对于普通人家而言,拥有一块大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,因为一块大洋可以买60斤大米,也可以去高档饭店享用佳肴,换算成人民币大约300元。

一、红军和大洋

1934年,红军在长征路上,途径南雄市汇币换算。好不容易遇到城镇,红军决定买一些盐。一开始红军以为一块大洋买到的盐恐怕不多,没想到老板给他们装了十多斤盐。红军目瞪口呆,这才明白一块大洋原来这么值钱。

红军走的路线偏僻,虽然有钱,但是在荒郊野外根本买不到东西汇币换算。组织给每位战士发一块大洋,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使用。战士们饥肠辘辘,有的人用一块大洋买了一只烤羊,大饱口福。有的战士买了好几只鸡,用不同的方法烹饪,和战友分享。

有一个小战士,想给自己在行军路上囤一些吃食,买了几十个烧饼汇币换算。他一口气吃了十几个烧饼,撑的翻白眼,吓坏了领队,领队连忙拉着小战士去散步。负责照顾马匹的战士,自己舍不得花钱,反而买了三十多斤荞麦给马做口粮。

展开全文

第二天启程时,大家发现三十多斤荞麦被马吃光了,马也撑死了,战士们哭笑不得汇币换算。每位战士用一块大洋改善了一天的生活,大家士气大振,对革命充满信心。战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辛,以至于他们得到一块大洋就高兴的合不拢嘴。

对于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而言,家里有一块大洋也舍不得用,他们宝贝地把大洋收起来,等到重要关头才把大洋花出去汇币换算。据调查,在理想的状况下,一个工人、中小学教员、服务员,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大约10个大洋。

民国军阀混战,加之帝国主义入侵中国,普通人辛苦工作用个月,拿到手的钱几乎不超过10极大洋,而且工资还会被拖欠汇币换算。所以,对于普通人家来说,大洋是稀罕物,平时他们只使用铜板交易。一块大洋可以换超过一千枚铜板,一个铜板可以买一串糖葫芦给孩子解馋。

二、文人和大洋

民国知识分子的工资最高,鲁迅在大学教书,每个月的薪水至少是300块大洋,折合人民币约1万元汇币换算。除了工资以外,鲁迅每个月还有稿费,每月稿费也是几百大洋。鲁迅在北京待了几年,为了把家人接来北京安置,买了一座豪华四合院。

这座四合院花费了鲁迅的四千多块大洋,鲁迅出手阔绰,令人咋舌汇币换算。鲁迅喜欢美食,经常下馆子,花钱如流水。初到上海的时候,鲁迅不忍心让妻子初来乍到就要埋头打理生活,每天都从大饭店叫外卖。连续吃了三个月外卖,饭菜还没有重复,每月花费几十块大洋。

鲁迅热爱阅读,每月买书的花销至少需要50块大洋汇币换算。鲁迅对待朋友热情大方,女作家萧红来拜访,鲁迅留她吃饭。萧红看到桌子上的大鱼大肉,惊讶的合不拢嘴。鲁迅在吃的方面舍得花钱,因为喜欢吃北方的面条,家里专门请北方厨师给他做面条吃。

萧红虽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女作家,但是她的生活过的捉襟见肘,已经很久没吃饱了汇币换算。萧红怀着复杂的心情美美地享用了鲁迅的家常菜,临走时鲁迅发现她坐车的钱都没有,又给了她一笔钱。鲁迅不仅经常接济朋友,而且热衷慈善事业,帮助了许多孤儿和难民。

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,视金钱如粪土,没有理财观念,竟然把袁世凯留给他的十几万大洋挥霍一空,最后不得不靠卖字画为生汇币换算。袁克文才华横溢,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政治头脑,但是他的书法造诣极高。民国时期,上层社会流行捧戏子。

看上哪个戏子,砸重金给他捧场汇币换算。袁克文是个戏迷,他为了上台和自己捧的戏子共同演出,竟然一次花费上千块大洋。他的大哥怒不可遏,不是心疼钱,而是觉得袁克文丢了家族的脸面。袁克文是风尘女子巴结的对象,因为他生性风流,而且对伺候他的妓女出手大方。

袁克文把父亲留给他的钱财挥霍一空,折算成人民币大约是上千万汇币换算。虽然没钱了,他也不着急,写字售卖。有头有脸的人物争相购买他的书法作品,毕竟他是袁世凯的儿子,大家都觉得袁克文的作品是奇货可居。

评论